型号: | czc-2 |
---|---|
品牌: | 思瑞迪 |
原产地: | 中国 |
类别: | 电子、电力 / 仪器、仪表 / 分析仪器 |
标签︰ | 一滴血 , 一滴血检测仪 , 一滴血分析仪 |
单价: |
¥3600
/ 件
|
最少订量: | 1 件 |
最后上线︰2017/10/26 |
理论依据(1)———细胞形态学
◈通过高分辨、高倍显微镜,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血
液及其它体液和分泌物的细胞、微生物和其它各种有
形成份的形态、大小、活性。
◈不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可以得到真实、原始的信
息,并以此结合临床对多种疾病作出诊断或提示。
细胞形态学——在活血血像上的应用
▶观察红细胞
◈在相差光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红细胞细胞
膜的波动和二面微凹的圆盘状形态,通过对
红细胞活性、聚集度、形状、皱缩和缺损程
度的观察来分析相关的身体健康状况。
2
▶观察红细胞
◈可直接清晰动态分辨出各类白细胞的
细胞质和细胞核及其活性,并可动态直
接看到其吞噬异物过程。根据其活动情
况来判断白细胞的功能,从而了解机体
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情况,同时可直接
分类T、B淋巴细胞和活化的T、B淋巴细胞。
◈人体必须通过氧气才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不过在新陈代谢过程
▶观察血小板
◈能直接观察血小板活化和刺状血小板的聚集程度,对血小板聚集程度作出粗略估计。
▶观察血液中其它有形成分
◈能直接观察血液中的胆固醇结晶、内外源
性凝块、乳糜微粒、支原体等有形成分及其病
原生物。
细胞形态学——在干血血像上的应用
干血血像形态学改变与代谢紊乱之间有着特殊的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对干血血像形态的观察,发现机体在临床、亚临床水平上所发生的代 谢紊乱和疾病状态。
理论依据(2)——氧自由基学说
3
gj
中,因为氧化作用也会产生“自由基”物质。
◈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的高度活跃的小分子或原子,很容易和其它分子或原子发生氧化反应。
◈自由基,具有很高的化学毒能,在体内会破坏其他正常的细胞,甚至攻击正常细胞,造成体内分子、细胞、组织的氧化损伤。
氧自由基学说——自由基的危害1
构成机体的成分之中,最易受自由基影响的大概要算脂质,而脂质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生物体膜中含有了易受自由基氧化的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作用主要是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发生的一种自由基链式反应;活性氧的损伤,主要是通过脂质过氧化对细胞膜的损伤。自由基代谢紊乱是引起肾虚症、下体虚弱、正气不压邪的原因;粥样硬化和动脉壁中过氧化脂质含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相互关系。
氧自由基学说——自由基的危害2
自由基是通过侵蚀细胞膜上的脂质,使细胞膜破损,造成细胞内涵物逸出。
氧自由基学说——自由基的危害3
4
Reactive Oxygen Toxic Species [ROTS]块:即反应性中毒物质,
简单译为氧毒种,也称为氧自由基毒素群体、自由基氧化痕迹、正在氧化的毒素团块。概因健康状况欠佳时,不论外因、内因,也无论生理、病理,最先受到的侵害总是在生化代谢过程中,需氧代谢降低、无氧代谢增加,导致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超氧化物不能及时被代谢而蓄积,形成所谓的ROTS块。它对正常生化过程有很强的反应性,对周围首先是血液系统造成氧毒性损害。
氧自由基学说——在MDI上的应用
◈在活血血像中:皱缩的红细胞膜为自由基损伤所导致,因为红细胞膜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受自由基的攻击而发生过氧化。
◈在干血血像中:ROTS块是自由基损伤后的轨迹,通过八分图(全息胚),可从不同部位的ROTS块以及形态,反映身体各部位不同的自由基损伤。
理论依据(3)——全息胚理论
◈全息胚理论源自中国的张颖清教授在80年代初发表的《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
◈全息胚定义:作为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它在生物体上是广泛存在的,是生物体的统一结构及功能单位。
◈判定标准:全息胚与周围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明确的边界和相对内部完整性的相对独立的部分。
4
◈全息胚就是在发育过程中被特化的胚胎,它的发育是镶嵌性的,都有对应将来整体发育的图谱。
◈全息胚在周身和某一局部,此一局部和另一相对应的局部分布规律是相同的,它们在相互关系、信息蕴含与传递等方面有区别,也有联系。
◈当某一部位全息胚发生了非健康状况,引发了非健康信息时,这些信息随血液运行到全身,按照全息胚理论,运行中它会攻击机体相应部位的全息胚,此相应部位就是“八分图”上标记的器官或组织。
全息胚理论——在MDI上的应用
◈根据全息胚定义及全息胚的判定标准,因为血细胞有细胞膜,把它与周围环境分割开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及功能单位,所以血细胞是一个全息胚,并且是一个低级的全息胚,由无数个具有低级全息胚的血细胞组成的干血滴应该是一个较高级的全息胚。
◈全息胚理论就是整个人体相对应的部位和各大脏器通过对血细胞携带的信息反馈到作为高级全息胚的血滴上来。全息胚等级越高,整个反馈的信息就比较完整。
◈通过干血滴“八分图”能标记相关的器官或组织,可以产生具有对应整体各部位器官的图谱。
6
临床应用
◈活血血像分析
◈干血血像分析
7
活成成片的制作
1) 备好已经处理过的载玻片、盖玻片。
2) 皮肤消毒,待干燥后,采血针的刃口与
指纹成直角,刺入1毫米左右。
3) 如果剌入深度适当,血液会自动涌出,
最好能有直径2-3毫米的“血珠”站立于指尖,静待20秒,便于固体成分沉降和一些生化过程进行。
4) 以拇指与中指持一载玻片两端,用玻片自身的重力垂直向下连续沾取血滴,约6-8血滴,留作干血检查。(具体参见干血血片制作部分)
5) 消毒干棉球擦去指端残血,在手指近端轻向远端施压,有血液流出后,用另一载玻片轻沾血珠,但要避免玻片与皮肤接触,加盖玻片,轻轻挤压,以使血液充分扩散至整个涂片,用金属末端轻敲玻片以排除静电,得到一活血片,立即置镜下观察。
活成血像分析————主要观察内容
◈细胞活力分析
◈血脂情况分析
◈循环/毒性质
◈免疫系统
◈红细胞异形性
8
活血成像分析1————红细胞活力分析
◈ 红细胞链接——轻度失活、轻度血粘
◈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中度失活、中度血粘
◈ 红细胞聚集——重度失活、重度血粘
9
▶健康血液
◕红细胞不成块、不成团,分散、游离,充
满活力。
◕红细胞形态、大小正常,无多形性。
红细胞呈双面微凹状结构有助于提高每个
细胞的表面积,从而能够以最快、最有效地将
氧气输送到全身。
▶红细胞链接
◕红细胞链接是指蛋白异常导致红细胞表
面电荷失衡,引起红细胞成特殊状连接(一
般为3-5个红细胞成串连接)。
提示血液粘度偏高,红细胞已开始慢慢
失去活力,若不及时纠正,则会发展为典型
缗钱状排列。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表现为红细胞像钱币叠
成一串。通过轻敲玻璃片,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很容易与红细胞聚集区分开。当摇动时,红细
胞缗钱状消失为单个散在的红细胞,其形态与
外观恢复正常。
◕异常蛋白分子中和了红细胞表面的电荷,
减少了红细胞表面的斥力,使红细胞易于聚集,红细胞缗钱状主要由于蛋白代谢紊乱所形成的。
提示血液粘度较高,红细胞已基本失去活力,红细胞有效的表面积大量减少,导致氧气输送发生极大障碍。如果该状况不能及时纠正,患者就会出现疲乏、衰弱、嗜睡。
▶红细胞聚集
◕红细胞聚集〔形成红细胞团〕较红细胞
缗钱状更为严重。在镜下,红细胞聚集不是
单个红细胞成串状叠加,而是成堆排列。这
些团块经震动玻片时,不会分散开,团块的
边缘粗糙而不规则。
◕红细胞聚集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之间的
斥力减弱,高脂肪、高脂蛋白也与红细胞聚集有关。
10
提示血液粘度很高,红细胞已完全失去活力,它不仅限制了氧气的自由交换,而且减少了通过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此时,单个红细胞不仅一个个相互叠加,而且在血中形成红细胞团块。若不采取治疗措施,则 会形成大的血凝块。
活血成像分析2——成脂情况分析
◈乳糜微粒
◈胆固醇晶体
◈脂肪酸结晶
◈脂质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乳糜微粒
◕在镜下,乳糜微粒是一种象雪花状的斑点,在严重的情况下,含有已乳化的乳糜微粒,表现为白色雾状斑块,漂浮在各种血细胞之间。
11
◈乳糜微粒是一种小的脂粒(直径大约1个微米),“乳糜”是指消化过程中由乳糜管从小肠中吸收的液体。这种乳液由淋巴和甘油三酯(或乳糜微粒)混悬为一稳定乳剂。作为消化吸收的结果,这种乳糜液由胸导管传至静脉系统。高脂饮食后2-6小时,血液中乳糜微粒达到峰值。在正常情况下,血中的乳糜微粒在10-12小时内被清除掉。乳糜微粒的组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外层一磷脂,胆固醇和载脂蛋白。
◈血液中出现乳糜物质通常是由于肝脏清除脂肪能力不足,少量乳糜物质是体内营养分配的自然机制,这是正常的。多次出现大量乳糜微粒与消化不良有关,是器官功能不良或损害(尤其肝脏/胆囊/胆结石,脾脏和胰脏)、年老、饮食结构不当、系统性酶缺乏等的结果。是高脂蛋白血症的主要表现,可导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肝脾肿大、葡萄糖耐量异常。
▶胆固醇晶体
◈是最容易看见的晶体,在暗视野下,胆固醇晶体表现为各种大小不一的白色固体物质,这些物质反白光,在相差条件下,能够确定晶体的结构。
12
◈在未空腹条件下的患者,每个视野看见2-3个较小的晶体是正常的;在空腹的患者中,血中的晶体数每2-3个视野中应该小于1-2个。
◈胆固醇大块结构是指失去了在循环血中的形状,结构已经拉长的胆固醇晶体。这些晶体发白光,但形状变得更为方正,出现的意义提示动脉壁受损。
◈胆固醇是一种能在肝脏合成的固醇,胆固醇亦是胆结石的一种主要成分,是心脏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胆固醇大块状结构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早期阶段,在正常情况下,它是不会出现的。
▶脂肪酸(栓)结晶
◈有机物
◈长杆状
提示血脂高的表现
▶脂质斑块
◈在镜下,斑块较大不透明、有几个白细
胞的体积那样大。
◈过氧化脂质在血管壁形成的斑块,经过
血流冲刷脱落在血液中流动。
13
提示血脂高的表现,也表示脂质代谢障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
前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血液中比其它类型亮,因为它是胶体和营养物质的共聚体,包括在暗视野下高度反光的干蛋白。他们可能呈大块长条状、壳状,边缘锋利,像石英结晶。实际上,它是附着在动脉壁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一小块,脱落于血液中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胆固醇脂质结晶粒和动脉硬化时动脉内壁纤维细胞堆积而成。这些积聚能阻塞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硬化,心脏衰竭或退行性改变。这些血管壁积聚物失衡会引起血栓症,导致该部位血管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预示胆固醇沉淀在动脉壁的过程属于晚期 阶段。提示动脉已经粥样硬化、动脉变硬。
14
活血血像分析3——循环毒性物质
◈血小板聚集
◈针状物
◈血中凝块
◈黑色结晶
◈红色晶体
◈尿酸结晶
▶血小板聚集
◕在镜下,血小板聚集表现为较大的血色团块,团块的边缘可以看清
散在的血小板。
◕正常情况下,在镜下,血小板较小,
大约2个微米(红细胞约7个微米),圆
形或卵圆形,各自分开、不动。然而,因
为布朗氏运动以及外部光的剌激,所以显
得是活动的。
◕由于在最普通的情况下血液循环中的
血小板数量也会变化很大,因此用显微镜计数血小板水平是困难且徒劳
的。
◕血小板在月经前数量减少,特别是月经的第一天,从第三天开始慢慢回升;剧烈的运动可以引起血小板升高,可能是情绪紧张刺激脾脏的
15
血小板释放出血;登高时血小板增加;冬天的血小板较夏天高。所以,血小板的量的变化,若无相应的临床表现,则无多大意义。
在正常的循环血液中,血小板由于相互间的斥力,单个散在于血液中,当细胞受损或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可以自行聚集。
过量的脂肪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而形成团块,这些团块可以堵塞 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中风和心脏病发作。
▶针状物
◕针状物是血小板发生突变,使正常的圆盘状转变为针状物体。
针状物在血中出现,清楚显示肝脏处于应激状态,这种状况是由于滥用药物、酗酒,或者由于脂肪的堆积而引起肝功能活力减弱。
16
▶血中凝块
◕血中凝块增多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其 中包括游离的栓子,血管内皮。
提示:心脏血管栓塞,如出现大面积血液凝块,可能是心梗或脑梗。
▶黑色结晶
▶红色结晶
◕在镜下,可见红色或橙色花样晶体。
红色是由于放线菌素—— 一种抗生素,
由各种链霉素所产生。
这些晶体的存在提示药物结晶,抗生 素残留体内。
17
◕在镜下,可见黑色或深褐色花样晶体 的存在。
提示:肠道毒素,或代谢吸收功能紊
乱。
▶尿酸结晶
◕为黄红棕色,多形体,呈磨刀石,斜
方,枪状等。
容易引起痛风、关节炎,少食豆制品
等。
活成成像分析4——免疫系统
◈白细胞的活力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高分叶嗜中性粒细胞
◈支原体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18
▶白细胞的活力
◕白细胞的活力是指白细胞浆中颗粒的活动程度,以及颗粒活动细胞的数量。据研究,白细胞活力是评价免疫系统能力的一项可靠的指标。
提示:白细胞颗粒活性大于70%,免疫能力佳。大于50%,正常。小于50%,免疫功能差。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值是低于2 %,若患过敏性疾病,如象哮喘、干草热、食物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就会增加,同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寄生虫感染,尤其是侵入组织的寄生虫,将使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放疗亦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在暗视野下,嗜酸性粒细胞很易辨认因为它的颗粒粗大,发强光,核多为两叶。
提示:过敏性体质,寄生虫感染等。
,
19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体积上较单核细胞略小,
浆中有少许较大颗粒,这些颗粒内含有组
织胺,当有抗原与抗体发生反应时,这些
颗粒就会释放入血。嗜碱性粒细胞的核有
切迹或凹陷。
提示:若发生心悸、兴奋、腹泻均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升高。
▶高分叶嗜中性粒细胞
◕高分叶嗜中性粒细胞指的是: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常常多达6-10叶,这些多分叶的粒细胞在免疫方面失去了其特有的功能。这些细胞的产生可能由于恶性贫血,叶酸或维B12的缺乏,亦可能由于先天性异常。
提示:核分叶过多,恶性贫血;每个视野超过3个,炎症;几个视野可见一个,免疫功能差。
20
▶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种最小的活的微生物(0.1-0.4μm),它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他们缺乏细胞壁,具有很高的变异性,像萤火虫一样带有尾巴,在不同的细胞之间游动。
提示:增多可能引起关节炎、肺炎、生殖器官、泌尿道和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小的细胞,灰色,浆中有颗粒,核呈圆形、卵圆形,有轻度凹陷,核染色质微密,细胞核居中或偏位。
提示:增高可能由于近期内病毒感染,慢性感染:如结核病、传染性肝炎、先天性梅毒。
21
▶单核细胞
提示: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病、亚急性心内膜
炎、原虫、立克次氏体感染。
活成血像分析5————红细胞异形性
◈红细胞大小不均
◈椭圆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
◈锯齿状红细胞
◈皱缩的红细胞
◈柠檬状红细胞
22
▶红细胞大小不均
◕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其直径为7µm左
右,红细胞大小不均指的是红细胞在大小
方面的不均一性,在活体观察时,任何一
个视野均可以发现大红细胞、小红细胞以
及正常红细胞同时并存。在多数贫血患者
活血中,均可以出现一定程度的红细胞大小不均。
小红细胞指的是直径小于5µm的红细胞,这些红细胞比正常红细
胞的血红蛋白含量少,且胞体小。在缺铁性贫血时容易看见小红细胞。
大红细胞指的是直径大于10µm的红细胞。在溶血性贫血时,该类
细胞大量出现在外周血中。
▶椭圆形红细胞
◕最容易在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中出
现,数量可达80-90%,在红细胞脆性试验中
脆性增加,在正常情况下,椭圆形红细胞低于
10%,缺铁性贫血时,其数量亦稍增加。
提示:缺铁性贫血。
23
◕ 靶形红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较薄,直径
增大,中心颜色较深,中心四周无色,边缘
血红蛋白又浓集,形似靶子。在暗视野下,
这些细胞表现为体积较大,中心有一突出的
白色(或苍白)中心区域。
提示:靶形红细胞出现提示患者可能为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 脾切除或梗塞性黄疸等病。
◕棘形红细胞在外观上与锯齿状红细胞相似,
但刺更尖,更突出。其起因是由于缺乏β-脂
蛋白,从而引起血清与红细胞膜的胆固醇的交
换减少,导致红细胞膜变形。
提示:如是该类细胞,可以为诊断β-脂蛋白缺乏症提供依据,同
时提示可能有肝脏或脾脏功能失调。
▶锯齿状红细胞
◕锯齿状红细胞指的是红细胞失去了正常状
态下的双面微凹的外形,细胞膜出现粗糙的短
刺。
24
▶柠檬状红细胞
◕红血球之间蛋白质连接呈柠檬状,由于红细胞内因子受到影响。
提示:多见于蛋白质过剩或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吸收不良。
25
活血补充材料
红 细 胞 |
与 贫 血 有 关 |
缺铁性 |
1、 中心淡染区大(≥2/3) 2、 椭圆形(卵形) 3、大小不等 |
地中海性 |
靶细胞(中心白色)——阻塞性黄疸 |
||
溶血性 |
球形、口形、头盔形、撕碎、扁平 |
||
造血功能病变 |
泪滴状一一骨髓纤维化 |
||
与盆血无关 |
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
柠檬状一一消化功能差、蛋白过剩 |
|
肝脾功能肿大 |
|